检测静音房(测试隔音窗/隔音门效果)

日期:2018-06-04 / 人气: / 来源:原创



检测项目概述:
检测试件在下列中心频率: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 250、1 600、2 000、2 500、3 150、4 000、5 000( Hz)1/3倍频程的隔声量。 
1检测装置
检测装置由实验室和测量设备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2.1 实验室
    实验室由两间相邻的混响室(声源室和接收室)组成,两室之间为测试洞口。
    实验室应符合GB/T 19889.1规定的技术要求。
    2.2 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包括声源系统和接收系统。声源系统由白噪声或粉红噪声发生器、1/3倍频程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组成;接收系统由传声器、放大器、1/3倍频程分析器和记录仪器等组成。
    测量设备应符合GB/T 19889.3 2005中第4章、第6章的规定。
    3 试件及安装
    3.1 试件取样
    同一型号规格的试件取三樘。试件应和图纸一致,不可附加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和改善措施。
    3.2 试件检查与处理
    当存放试件的环境温度为5℃以下时,安装前应将门窗移至室内,在不低于15℃的环境下放置
24 h。
    在试件安装前应预先检验试件的重量、总面积、活动扇面积、门窗扇的结构和厚度,核对密封材料的材质,检查密封材料状况。
    3.3 填隙墙
    当试件尺寸小于实验室测试洞口尺寸时,应在测试洞口内构筑填隙墙,以适合试件的安装和检验。
    填隙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a)填隙墙应采用砖、混凝土等重质材料建造。推荐采用两层重墙,并在两墙体之间的空腔内填充岩棉(或玻璃棉),空腔与试件洞口交接处用声反射性的弹性材料加以密封;
    b)填隙墙应具有足够高的隔声能力,并使通过填隙墙的间接传声与通过试件的直接传声相比可 忽略不计。应按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方法或GB/T 19'889. 3-2005附录B规定的方法对填隙墙间接传声的影响进行检验及修正;
    c) 填隙墙在试件洞口处的厚度不宜大于500 mm。
    3.4 试件洞口
    试件洞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洞口宽度应比试件宽度大20 mm~30 mm,洞口高度应比试件高度大20 mm~30 mm。门洞
    口的底面宜与地面相平;窗洞口的底面宜离地面900 mm左右;
    b)  洞口内壁(顶面、侧面和底面)的表面材料在测试频段内的吸声系数应小于0.1。当试件洞口是由砖或混凝土砌块构筑时,洞口内壁可用砂浆抹灰找平。
   3.5试件安装
    试件安装和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试件应嵌入洞口安装,试件位置宜使两混响室内的洞口深度比值接近2:1。
    b)应调整试件的垂直度、水平度,使试件外框与洞口之间的缝隙均匀。不得因安装而造成试件变形。
    c)对试件外框与洞口之间缝隙的密封处理,可按下列方法之一。
    ——用砂浆填堵,洞口内壁宜抹25 mm厚砂浆(覆盖试件框约10 mm);
    ——用吸声材料(如岩棉)填堵,两面再用密封剂密封;
    ——按实际工要求作相应的密封处理。
    d)试件框与洞口间缝隙的密封处理,不应影响门窗活动扇的开启,也不应盖住试件的排水孔。
    e)砂浆或密封剂固化后方可开始测试。
    f)在开始测试前,应将试件上所有活动扇,正常启闭10次。在此过程中,如有密封件损坏或脱
落,均不得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g)使用试件上的启闭装置关闭活动扇。
    4  隔声量检测
    4.1 测量设备的校准
    检测前应采用符合GB/T 15173-1994规定的1级精度要求的声校准器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
    4.2 平均声压级和混晌时间的测量
    按GB/T 19889.3-2005第6章的规定,分别测量声源室内平均声压级L1、接收室内平均声压级
L2和接收室的混响时间T。测量的频率范围应符合本标准5-1的规定。
    4.3 背景噪声的修正
    接收室内任一频带的信号声压级和背景噪声叠加后的总声压级宜比背景噪声级高15 dB以上,且
不应低于6 dB。当总声压级与背景噪声级的差值大于或等于15 dB时,不需要对背景噪声进行修正;当差值大于或等于6 dB但小于15 dB时,应按式(4)计算接收室的信号声压级:
    4.4 隔声量的计算
    试件在各1/3倍频带的隔声量R按式(5)计算:
  
    S-试件洞口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A-接收室内吸声量t单位为平方米(m2)。
    式(5)中接收室的吸声量A由式(6)确定:
   
    式中:
    V--接收室的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
    T——接收室的混响时间,单位为秒(s)。
    注:如果在任一频带,通过填隙墙的间接传声与透过试件的直接传声相比不可忽略,还应对试件在该频带的隔声量测试结果进行填隙墙传声影响的修正[见3.3b)]。
    5 计权隔声量、频谱修正量和隔声性能等级的确定
    5.1 单樘试件计权隔声量和频谱修正量的确定
    按GB/T 50121规定的方法,用所测试件各频带的隔声量确定该樘试件的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
频谱修正量和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
    5.2 三樘试件平均隔声量的计算
    各1/3倍频带,三樘试件的平均隔声量,与本标准5.1规定的检测频带对应)按式(7)计算:
    式中:
    Rij --第i樘试件在第j个1/3倍频带的隔声量,i=1,2,3。
    5.3 三樘试件的平均计权隔声量和频谱修正量的确定
    按GB/T 50121规定的方法,用三樘试件各频带的平均隔声量Rj(见5.2)确定本组试件的平均计权隔声量Rw、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C和交通噪声谱修正量Ctr。
    5.4  隔声性能等级的确定
    根据本标准5.5.3确定的三樘试件的平均计权隔声量Rw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C和交通噪声谱修
正量Ctr计算和,并以此作为本型号试件隔声性能的分级指标值。
    对照表1确定本型号试件的隔声性能等级。
    当试件不足三樘时,检测结果不得作为该型号试件的分级指标值。

作者:尚声


现在致电 153 0062 8802(郑先生)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